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依托校企合作资源,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聚焦环保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通过课程设置、实训实践和职业发展路径的有机衔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从教学资源到就业支持,专业建设全方位服务于学生的职业成长。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采用“基础+核心”的分层教学模式。专业基础课程包含电工电子技术、无机及分析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等理论课程,为学生奠定科学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则突出应用性,如水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智慧水务等,覆盖污染治理全流程技术。课程设计中融入PLC控制技术、环境工程识图与CAD等数字化工具,强化学生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内外联动”模式:
- 校内实训:通过环保设施调试及运营管理、设备仪表安装及维护等实训项目,模拟真实工作场景。
- 企业实习:与环境服务企业、排污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在龙佰集团等产业基地进行岗位实习,接触污染治理工程全周期管理。
- 产教融合:依托企业共建的智能水厂运行实训基地,开展智慧水务等前沿技术实操训练。
专业发展对接产业需求,构建双证书培养体系。学生在校可考取污水处理、水环境监测与治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升学通道覆盖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高职本科)和环境工程(普通本科)等方向,学历衔接路径清晰。
就业资源方面,学校依托龙佰集团的产业优势,为毕业生提供环保设施运营、环境工程施工管理等岗位推荐。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环保设备安装与维护、环境监测、智慧水务系统运维等工作,就业方向覆盖政府环保部门、设计院及新能源企业。区域人才补贴政策(本科每月1000元)进一步增强了就业吸引力。
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为专业建设提供保障。教学团队中硕博比例达70%,包含省级职教专家和国家级技术带头人。校内建有22个实训室和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配备价值数千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确保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仪表与自动控制等实操技能。这种“理论+实践+产业”的三维培养模式,使该专业成为区域环保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