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构建了独特的育人模式。作为全国首个与百度Apollo共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该专业精准对接北京市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需求,形成了“订单式培养+实战化教学+全链条就业”的闭环体系。专业依托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将产业前沿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培养具备智能驾驶系统开发与运维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在产教融合模式上,专业构建了三大特色体系。首先,百度Apollo订单班以企业岗位标准定制培养方案,学生从入学即进入企业人才储备库。其次,校企联合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教学及仿真中心,涵盖线控技术、感知系统、车路协同等10个功能模块,实现教学场景与生产现场的无缝衔接。最后,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将自动驾驶算法优化、高精地图生产等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形成“项目-课程-证书”一体化培养路径。
专业的课程体系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展开,形成“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架构:
- 基础层包含工程力学、汽车构造等机械与电子技术课程;
- 核心层聚焦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开发,设置C-V2X车路协同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线控技术等特色课程;
- 拓展层引入Python程序设计、云计算技术等跨领域技能模块。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授课-虚拟仿真-实车操作”递进式教学方法,例如通过百度Apollo开源平台进行多传感器融合算法验证,再通过实车部署完成道路测试。
教学资源建设体现三大优势。硬件方面,建成包含智能驾驶车辆远程控制中心、高精度定位实验室的实训基地,配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价值百万的智能驾驶套件。师资团队由7名双师型教师与10名百度工程师组成,其中博士占比28.6%,团队曾获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教学成果方面,师生联合研发的无人车平台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展示,具备厘米级定位和自主避障功能,验证了“教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的成效。
就业保障体系通过双证书制度与定向输送机制实现高质量就业。学生可考取低压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智能网联汽车1+X证书等职业资格,近三年毕业生100%进入百度生态企业。典型岗位包括智能驾驶系统测试工程师(月薪8000-12000元)、车联网运维工程师(月薪10000-15000元),优秀毕业生如李晨旭更成为戴姆勒中国研发中心高压电驱动专家,月收入超3万元。这种“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模式,有效解决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年均2万人的技术技能人才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