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历史学专业作为其人文学院的核心学科,自设立以来始终以师范教育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中国史与世界史双主干学科体系,构建了涵盖通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教学法的课程框架,并通过三江区域历史文化与赫哲族研究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2024年,其历史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成为黑龙江省首个完成全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高校,标志着教学质量与培养模式的全面优化。
在培养方向上,该专业明确以中等教育领域为核心出口,强调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融合。课程体系中既包含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等通识性主干课程,也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赫哲族历史文化等地域特色模块。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学年论文、专业考察、教学实习等多元化形式,强化学生将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能力。例如,2024年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开展的慕课西行同步课堂,通过跨校协作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探索历史师范生的协同培养新模式。
科研特色方面,人文学院以三江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所与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所为平台,形成省内领先的研究集群。近五年承担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出版赫哲族文化研究专著3部,相关成果被《新华文摘》等权威期刊转载。课程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赫哲族传统文化作为省级精品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田野考察的混合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制作鱼皮工艺品、考察聚居区等活动深化文化认知,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实践。
师资力量上,专业拥有专任教师9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4人,硕士生导师41人。团队中既有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也有深耕赫哲族社会发展的科研骨干。例如,谭杰教授主持的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聚焦赫哲族文化传承,程丽云教授的东北边疆民族史料整理为区域史研究提供重要文献支撑。此外,学院通过参与东北地区卓越历史教师教研协作体,与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高校-中学-教研机构”联动机制,推动教学理念与行业需求接轨。
质量保障体系方面,专业通过师范认证构建了闭环式培养标准,覆盖从课程设计到毕业要求的全流程。认证标准要求毕业生掌握史料查询、批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并具备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优化历史课堂的能力。同时,学院拥有三江区域历史陈列馆、模拟法庭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基地,并与省内外十余家单位共建实习平台,确保学生从知识储备到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