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近70年的办学积淀,其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的“林业机械”专业。该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融合机械工程、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致力于培养能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通过“理实融合”的育人模式,结合东莞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资源,形成“设计-制造-控制”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成为珠三角地区机械工程领域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聚焦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提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明确划分为三个维度:
- 知识体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强化CAD/CAE/CAM等现代设计工具的应用能力
- 实践能力:通过工程训练中心和先进制造中心等省级实验平台,开展数控加工、模具设计等实操训练
- 职业素养:融入绿色制造理念,注重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能力培养,毕业生能胜任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创新性培养模式
专业构建“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链条,形成独特育人生态:
- 校企双元培养:与伟易达电子、广东省机械研究所等50余家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推行“3+1”订单式培养
- 学科竞赛驱动:将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纳入学分体系,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奖项80余项
- 分层教学体系:设立创新实验班,针对机器人工程、智能检测等方向开展模块化教学
- 数字技术赋能:开设人工智能基础、工业互联网等交叉课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强化数字化能力
核心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体现“基础扎实、技术前沿”的特点:
- 专业基础模块:机械原理、材料力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 智能技术模块:机电传动与控制、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工程
- 先进制造模块:数控技术、3D打印技术、智能制造系统
- 交叉拓展模块:Python编程、物联网技术、生产系统建模
特别设置AutoCAD、UG等工程软件课程群,将德国TÜV认证标准融入教学,确保技能培养与国际接轨。
就业与发展前景
依托东莞“世界工厂”的产业优势,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就业格局:
- 高端装备领域:30%进入机器人研发、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平均起薪6500元/月
- 传统制造升级:45%从事汽车零部件、精密模具等行业的数字化改造
- 新兴技术岗位:15%任职工业互联网工程师、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师
- 深造通道:近年考研升学率持续攀升,多名学生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建立交换生项目,为国际化发展提供平台。
该专业通过“校-企-研”协同创新机制,将课堂教学延伸至产业一线。例如在智能产线调试实训中,学生需在真实工厂环境下完成工业机器人编程、MES系统部署等任务。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竞争力突出,据2024年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专业素养满意度达93.2%,岗位适配度比区域同类院校高出18个百分点。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