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立足数字经济发展前沿,形成了"产教融合、赛训结合"的特色培养模式。该专业通过构建VR研发中心、动作捕捉系统等先进实训环境,与福建华渔教育科技、中软国际教育等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致力于培养掌握虚拟现实交互开发、三维建模等核心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学生在"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项,毕业生在VR开发、影视建模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为核心,聚焦VR交互开发、3D建模、全景影像处理三大技术方向,培养能胜任UI界面设计、Unity3D开发、VR项目研发等岗位的技术人才。课程体系紧扣行业需求,设置《VR模型制作》、《Unity3D引擎开发》等核心课程,通过101VR编辑器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培养方案特别强调数字孪生技术和动作捕捉系统的实操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成虚拟场景搭建、交互逻辑设计等全流程开发任务。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分层递进式课程设计
- 基础阶段:通过《VR技术导论》掌握虚拟现实基础理论,利用VR全景拍摄课程训练影像采集能力
- 进阶阶段:在数字媒体实训中心开展三维建模专项训练,使用3DMAX完成建筑、角色等复杂模型制作
- 综合应用: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完成"郑和博物馆VR导览"等真实场景开发,实践MR眼镜与VR一体机的融合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采用"五个虚拟现实综合项目"贯穿教学:- 古诗《静夜思》VR场景重构
- 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的交互式重现
- 企业级VR产品原型开发每个项目均设置触发条件设计、特效行为编程等考核节点,强化业务逻辑实现能力。
三、校企合作与实训资源
学院与网龙华渔教育共建VR双创人才培养基地,获赠价值20万元的动作捕捉设备与MR开发套件。实训体系包含:
- 校内实训层:VR体验中心配备HTC VIVE等主流设备,支持数字孪生技术实操
- 企业实践层:在燧光科技等合作企业完成6个月顶岗实习,参与商业化VR产品研发
- 科研转化层:师生团队联合未来感知科技开展VR化工安全培训系统研发,实现技术成果转化
四、竞赛成果与职业发展
专业建立"以赛促教"机制,学生在川渝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优秀毕业生赵亮更斩获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一等奖。就业方向覆盖:
- 技术开发类:VR软件开发工程师、Unity3D开发工程师
- 创意设计类:3D美术设计师、影视特效制作师
- 行业应用类:在医疗、教育、建筑等领域从事VR解决方案设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部分优秀学员进入苏州徳捷威数字科技等企业担任技术骨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