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哲学专业植根于百年学术传统,1920年国立中央大学时期始设哲学系,历经宗白华、唐君毅等大家奠基,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该专业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全国第九),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国家“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构建起“道德哲学-科技伦理-重大应用”三位一体的学科特色,近三年硕士生招生录取率保持高位,毕业生在学术界与实务领域表现亮眼。
学科根基:百年传承与交叉创新
专业以伦理学与科技哲学为双核驱动,其中伦理学是全国第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现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和首批重点研究基地的核心方向。学科体系覆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五个二级学科,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顶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导的科技伦理评估模型被纳入国家科技政策制定标准。师资团队包含长江学者樊和平领衔的国际化队伍,90%教授具有海外顶尖高校访学经历。
培养体系:强基计划与多维育人
本硕博贯通培养
实施3+1+X弹性学制:- 本科阶段:前三年完成通识教育,第四年衔接研究生课程
- 研究生阶段:可选直博或硕士,研究方向聚焦科技伦理治理与文明对话
- 国际资源:25%学生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交换,雅思7分以上达标率100%
课程架构特色
- 经典研读:设置《中国哲学原著选读》《科学哲学原著选读》等研讨课
- 交叉创新:开设《人工智能伦理》《数据哲学》等前沿课程
- 实践赋能:必修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4届获国家级立项4项
科研育人机制
- 大二启动全程导师制,生师比达1:4.2,可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
- 独创“五理讲席”课程体系,邀请哈佛大学等学者开设秉文大师讲堂
- 实施“哲学新秀”培育计划,年均产出学术笔记10万字+
实践平台:产学研协同网络
- 科研载体:建设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支撑运动康复机器人研发
- 政企合作:与协和医院、国家体育总局共建实训基地,开发AI运动处方系统服务国家队
- 国际项目: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伦理全球治理课题,2024年3名学生获日内瓦总部实习
实践学分占比30%,大三需完成8周华为技术伦理部或中国社科院驻点研究。
职业发展:复合型人才输出
毕业生呈现“三维辐射”格局:
- 学术领域:35%进入北大、剑桥等深造,博士毕业生高校任教率达80%
- 公共部门:28%通过选调生入职发改委、科技部,主导科技政策设计
- 科技企业:22%加盟华为、大疆,担任技术伦理顾问,2024届平均起薪18万元/年
校友主导制定的青少年脊柱侧弯运动干预标准被教育部采纳,彰显学科社会影响力。
挑战与成长建议
该专业对原著解读能力与逻辑思辨素养要求严苛,核心课程《道德哲学》需掌握义务论-功利主义范式批判,《科技思想史》涉及科学革命结构分析。建议学习者:
- 强化《纯粹理性批判》等经典精读,通过全国大学生哲学论坛提升学术表达
- 关注理工交叉课题,选修《数据挖掘》《认知神经科学》拓展技术视野
- 职业规划时注重科技伦理方向需同步修读《工程伦理》与《知识产权法》
东南大学哲学专业不仅是人文精神的守护者,更是科技时代的价值导航者。其培养体系着力塑造“既深谙哲学智慧,又通晓技术逻辑”的复合型人才,在人工智能伦理与科技治理前沿,持续推动哲学从书斋走向社会实践。选择这里,意味着站在人文与科技的十字路口,用思辨照亮技术迷雾,以伦理重塑数字文明。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