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立足边疆教育需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实践训练,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及相关领域输送具备扎实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其培养方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口语表达、写作能力和文艺鉴赏等核心技能的提升,同时结合边疆地域特色,融入国际化视野与创新精神,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模式。
在课程设置方面,该专业围绕汉语言文学学科核心构建了九门主干课程。其中,大学写作与现代汉语着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课程体系覆盖文学史与作品分析,而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则强化语言理论基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学理论与教师技能大赛等实践类课程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模拟教学、诗歌朗诵等活动提升教学实操能力。
师资力量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该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共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在读博士2人,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梯队。国家级与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共6人的配置,凸显了专业对语言规范化教学的重视。教师团队通过顶岗支教、附属小学实践基地等渠道,将课堂教学与地方教育需求紧密结合,近五年累计培养毕业生超千人,年均招生规模保持在100人左右。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大特色:其一,通过主题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构建第二课堂;其二,依托黑河学院附属小学开展教育见习,实现“理论—实训—反馈”闭环;其三,组织学生参与边疆地区顶岗支教,近三年支教覆盖率超过60%。这种“以赛促学、以练促用”的模式,使学生在教育实习前即具备基础授课能力,部分优秀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突破性成绩。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约45%毕业生进入中小学语文教师岗位,30%任职于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宣传工作,另有部分学生选择在新闻媒体从事采编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数据显示,该专业近年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满意度达87.6%。随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文化交流的深化,具备国际视野的毕业生在跨境文化传播领域展现出独特竞争力。
作为黑龙江省边境线唯一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黑河学院通过“师范+边疆”的双重定位,构建起涵盖语言素养、文学修养、教育技能的三维培养体系。其四年制文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与持续优化的实践平台,为边疆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才储备,同时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开辟了多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