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电大学的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立足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融合三网融合、数字媒体处理等前沿技术,致力于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在通信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了涵盖广播电视系统设计、信号处理、网络传输的全链条知识体系,同时注重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特色培养路径,为学生适应媒体融合时代需求奠定基础。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强调学生应掌握广播电视系统基本原理与通信技术,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生需在五年内成长为能独立承担研发、运维、管理的技术骨干,同时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和跨学科团队协作能力。这种目标定位既体现对传统广电技术的传承,也融入对物联网、智慧社区等新兴领域的响应,如参与陕西广电网络“智慧社区”示范项目等实践。
课程体系围绕三大核心领域展开:
- 基础理论层:包括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构建电子信息学科基础;
- 专业技术层:设置数字视频技术、光纤通信、无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等特色课程,强化广电系统设计与运维能力;
- 交叉拓展层:通过计算机网络、图像通信等课程衔接互联网技术,培养三网融合场景下的综合应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培养方案新增省级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课程,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专业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以“双平台驱动”为特色:
- 校企合作平台:与陕西广播电视台共建实习基地,参与广电总局应急广播建设项目,学生可接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实际应用场景;
- 科研创新平台:依托信息通信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数字图像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方向的课题研究。近三年数据显示,超60%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部分成果已应用于西咸新区广电网络规划。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广播电视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及科研院所,从事系统设计、传输维护等工作。2024年就业报告显示,约35%毕业生进入互联网公司从事新媒体技术开发,15%选择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继续深造。专业特有的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项目,则为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供通道。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学科交叉融合与产学研协同。通过将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媒体技术深度结合,构建起覆盖“内容采集—信号处理—网络传输—终端呈现”的全流程知识链。例如在数字音频技术课程中,既讲授声学编码理论,也引入AI降噪等前沿应用案例。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智慧广电、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展现独特优势,成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