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处理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需通过审计调整分录修正存货相关的错报漏报,但需遵循调表不调账原则,即调整财务报表项目而非直接修改被审计单位账簿记录。这一过程要求审计人员精准识别存货核算中的差异类型,包括数量误差、计价错误、跨期分摊等问题,并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设计相应的调整方案。
一、存货监盘差异的调整方法
当审计发现实际盘点数量与账面记录存在差异时,需通过以下步骤调整:
- 确定差异性质:区分损耗、计量错误或舞弊等成因;
- 调整存货价值:若实际价值高于账面,补记存货金额;若低于账面,需冲减价值;
- 同步调整成本费用:例如发现原材料盘亏时:借: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贷:存货——原材料
此调整需同步考虑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存货计价错误的典型调整
存货跌价准备是常见调整领域。当被审计单位未合理测算可变现净值时,需补提或冲回准备:
- 发现存货市价持续下跌但未计提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 若已计提准备但市价回升: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该调整需结合存货类型(原材料/库存商品)分析其对利润表的影响。
三、跨期费用资本化的调整处理
部分企业将应费用化的支出错误计入存货成本,需通过调整还原真实成本结构:
- 案例:小额设备维修费误计入存货:借:管理费用
贷:存货——生产成本
该调整需追溯影响期间,若涉及以前年度,应通过未分配利润科目调整。
四、存货成本结转的差异调整
审计常发现企业通过成本结转操纵利润,例如:
- 少结转销售成本虚增利润: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库存商品 - 多结转成本隐藏利润:借:存货——库存商品
贷:营业成本
调整时需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或先进先出成本,验证结转逻辑的合规性。
五、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要点
- 返回钢异常处理:部分制造企业通过虚构返回钢科目隐藏成本差异,需核查物料流转单据,还原真实成本: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原材料(返回钢) - 在建工程转固调整:将虚增存货转入在建工程后再转固的舞弊手段,需追溯调整:借: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
同时补提累计折旧。
通过上述调整,审计人员可确保存货项目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符合公允性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调整分录必须使用报表项目而非会计科目,且需评估调整对所得税、盈余公积等项目的连锁影响。企业在接受审计调整后,应根据调整内容完善内部控制,防止同类错误重复发生。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