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师范学院法学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始终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法学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特色实践平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模式。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全部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从事兼职律师执业,同时通过搭建法律救助中心等实践平台,助力学生提升职业竞争力。毕业生不仅在国家司法考试中表现优异,更在公务员、律师、企事业单位等领域获得广泛认可,展现出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该专业以教育部16门法学核心课为基础,延伸出民商法、刑法、诉讼法等案例分析课程,并增设财会、金融、房地产等跨学科拓展内容。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主干课程配合专题研讨,强化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深度;而《法律职业伦理》《知识产权法》等新兴课程则紧跟法治社会发展需求。这种“专业基础课+方向课+拓展课”的立体化课程群设计,既夯实了学生的理论根基,又拓宽了知识边界。
实践教学是法学专业的重要特色。学校与唐山市总工会、妇联、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合作建立的法律救助中心,成为学生参与真实案件处理的核心平台。通过以下流程,学生可系统提升实务能力:
- 职业技能培训:由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实务专家授课,传授法律文书写作、庭审辩论等技能;
- 公益法律服务: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劳动争议、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案件办理;
- 模拟法庭演练:定期组织刑事、民事案件模拟审判,强化程序意识。该中心因成效显著,被授予“唐山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并成为中央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实施单位。
就业竞争力方面,该专业通过“助学助考”机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和研究生考试。数据显示,2011-2013年司法考试通过率连续超过40%,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方向涵盖法院、检察院、律所、企业法务等部门,部分学生进入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名校深造。近年来,学校还强化校企合作,与律师事务所、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近百个定向岗位。
专业优势集中体现在双师型师资与区域服务定位。教师团队兼具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近五年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00余篇,承担8项院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将实务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同时,依托唐山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专业聚焦地方经济法律需求,在工业文化保护、企业合规等领域形成特色研究方向,为环渤海地区输送懂法律、通实务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