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的音乐学(西洋乐器)(师范)专业以培养兼具音乐教育能力与专业演奏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的协同设计,构建了融理论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践为一体的培养模式。该专业依托音乐与舞蹈学院的教学资源,注重师范属性与西洋乐器专长的交叉融合,强调在传承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音乐教育工作者。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采用“核心课程+方向模块”的架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初级和声等基础课程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根基,而主修方向课程聚焦于钢琴、西洋管弦乐器的演奏技术与教学法,例如钢琴教学法、器乐合奏排练等。特别设置的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与合唱与指挥课程,强化了师范生对教育场景的适应能力。此外,乐团实践与舞台表演形态艺术等实践类课程占比超过30%,通过模拟中小学课堂排练、组织音乐会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教学组织与舞台表现能力。
培养模式的独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通过校地合作建立的18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中小学音乐教学、社区文艺活动策划等真实岗位的实践机会;其二,依托国际钢琴音乐节等平台,邀请国内外音乐家开展大师班与学术讲座,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其三,在课程中融入蒙古族音乐文化与三少民族音乐元素,例如在《中国音乐史》中增设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专题,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教学创新能力。
在师资与资源配置上,学院拥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比达26%,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40%。教学场所除标准琴房、数码钢琴教室外,还配备音乐厅、器乐排练室等专业场地,西洋乐器教学设备覆盖钢琴、管弦乐器的完整类别。值得注意的是,学院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文化艺术大学等高校的合作项目,为师范生提供了出国研修、参与国际艺术交流的机会,这种跨文化教育体验显著提升了人才竞争力。
该专业的就业导向明确指向基础教育领域。毕业生既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课外艺术活动指导,也可在文化馆、青少年宫等机构从事艺术普及工作。数据显示,2021届相关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全校前3%,部分学生通过“强师计划”进入民族地区学校任教,成为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力量。对于有意深造者,专业设置的音乐教学论、音乐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为其攻读硕士学位奠定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