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立足材料科学前沿,紧密对接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需求。该专业通过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与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材料研发、生产管理、工艺优化的全链条培养体系。作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其课程设置强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应用,并与中车时代新材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特色模式。这一专业方向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更通过仿真实训室和智能设备操作强化实践能力,为行业输送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该专业以高分子物理和材料与配方为核心基础,延伸至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基础课包含工程制图和机械基础,为学生构建工程思维框架;专业核心课则聚焦高分子配合与配制技术和智能设备程序控制,例如通过注塑机组和在线测厚仪的操作实训,培养学生解决工艺质量问题的能力。此外,化工HSE与生产管理课程融入安全生产规范,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树立职业责任意识。这种"理论+场景化实训"的课程结构,确保学生能快速适应企业生产线的技术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依托高分子材料生产仿真实训室和性能检测实训室等平台展开。例如,PVC聚合工艺仿真软件可模拟工业生产中的参数调控,而电子万能试验机和熔体流动速率仪则为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学生通过操作吹膜机组和管材生产机组,可完成从原材料预处理到成品加工的完整流程训练。这种"虚实结合"的实训模式,使学生在安全环境下掌握高分子材料智造技术的关键操作要点,显著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与中车时代新材联合开设现场工程师班,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在完成校内高分子品质管理等课程后,将进入企业进行4个月的师带徒实践,参与风电叶片材料等实际项目的配方优化。这种培养模式不仅使学生接触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先进设备,更通过真实生产场景中的工艺参数调试,深化对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的理解。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的考核标准,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该专业毕业生可取得化工总控工和塑料注塑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方向覆盖汽车、电子电器、功能材料等多个领域。从高分子制品结构设计到智能生产线管理,学生既能胜任传统材料企业的技术岗位,也可参与数字化工厂的运维工作。数据显示,专业组一的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年学费为4600元,相较于同类院校具有较高性价比。通过持续优化配方优选方法和多因素工艺优化等教学内容,学院正推动该专业向更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型特色专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