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作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依托地理科学学院雄厚的学科基础,构建了传统测绘技术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在2024年物理类招生中录取最低分达615分,位居全校工科专业前列。其课程体系覆盖数字测图、遥感解译到空间信息可视化全链条技术,毕业生既可从事传统测绘工程,也能胜任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工作。
学科建设与专业定位
专业建设立足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形成三大核心优势:
- 学科平台:依托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形成"一理一工"协同发展格局;
- 技术融合:开发《卫星导航定位算法与程序设计》等9门智能测绘课程,40%教学内容融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
- 行业认证:课程体系对接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要求,2025年获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课程体系与培养路径
人才培养实施"三阶贯通"模式:
- 基础理论层:
- 必修测绘学概论(64学时)、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48学时)等13门核心课程;
- 开设《区块链在测绘数据安全中的应用》等交叉学科前沿课程;
- 技术深化层:
- 分设工程测量、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三大技术模块;
- 年均完成200组无人机航测数据处理,构建数字高程模型实训平台;
- 实践创新层:
- 在江苏省测绘工程院等21个基地开展轮岗实训;
- 本科生团队开发的《智能沉降监测系统》获全国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教学团队构建"学术+产业"双导师制:
- 人才梯队:拥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85%教师具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经验;
- 设备配置:配备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5000万元级设备,建成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实验室;
- 科研转化: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研发的建筑物变形监测算法在30个地铁项目中应用。
就业格局与职业发展
职业通道呈现"四维拓展"特征:
- 传统领域:25%毕业生任职中铁集团等企业,从事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
- 政府机构:20%考取自然资源局等事业单位,负责国土空间规划;
- 科技企业:30%入职超图软件等公司,从事GIS系统开发与遥感解译;
- 深造路径:
- 保研至武汉大学等顶尖院校比例达15%;
- 10%毕业生赴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攻读地理信息科学硕士学位。
发展挑战与战略升级
面对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新需求,专业建设推进三大革新:
- 课程迭代:新增《数字孪生城市建模》,将BIM技术融入传统教学内容;
- 认证突破:推进国际测量师联合会教育标准认证;
- 平台建设:筹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创新中心,2028年建成国家级智慧测绘实训基地,持续培育"精技术、懂管理、善创新"的新时代测绘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