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科技学院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是2023年经教育部批准新增的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602T),旨在响应国家能源战略与智能电网发展需求。该专业以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为核心交叉领域,融合现代电力系统与数字化技术,培养兼具能源电力生产运行规律掌握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国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智能电网建设,该专业成为银川科技学院优化新兴学科布局的重要举措。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强调应用型导向,聚焦智能电网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特征。学生需掌握能源电力系统生产运行规律及信息采集、通信、处理等核心技术,具备解决电力系统设计、运维、管理问题的能力。例如,课程体系涵盖电力系统分析、智能电网导论、新能源发电技术等理论课程,并结合MATLAB工程应用、电力系统仿真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技术转化能力。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多学科交叉特色: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奠定电气与信息学科基础;
- 专业核心课程:如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先进传感技术、变电站监控技术,覆盖智能电网全技术链;
- 前沿技术模块:增设微网控制、能源经济等课程,呼应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
实践教学资源方面,学校依托宁夏高校首个智能微电网实验室、GE智能平台等设施,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学生通过电力系统仿真实习、生产实习及校企合作项目(如国家能源集团、国网宁夏电力),接触实际工程场景,提升系统调试、设备运维等技能。例如,2024级新生在专业见面会后参与宿舍走访与实验室参观,直观感受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场景。
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可进入电网公司、新能源企业、电力设备制造厂商及科研机构,从事智能电网系统设计、能源管理、技术研发等工作。典型岗位包括电网自动化工程师、能源管理工程师,部分学生通过本硕直通计划进入海外名校深造。数据显示,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已有毕业生入职国家能源集团、考取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展现较强竞争力。
银川科技学院通过整合绿能数智现代产业学院资源,推动专业与区域经济需求对接。例如,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与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形成交叉学科群,共享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校企合作项目,助力学生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成长为复合型电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