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的法学(海商法)(卓越法律人才班)作为国家级和上海市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学校深厚的航运特色与涉外法治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兼具法学理论功底与海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以“小班化、国际化、实务化”为特色,通过独特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机制,形成了覆盖法律基础、航运实务、国际交流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班聚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立足海商法领域前沿,构建“法学+航运+外语”的交叉知识体系。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掌握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海事法等专业知识,熟悉国际规则且具备英语实务能力的创新型法律人才。作为上海市首批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课程设置突出双核架构:既包含宪法、民法等法学主干课程,又融入班轮运输法律与实务、船舶建造与买卖法等特色模块。
教学模式与课程特色
- 小班教学与全英语课程:班级规模控制在20-30人,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授课模式,开设国际金融法、航运合规等专业课程,并邀请外籍教师参与教学。
- 实务能力强化:通过模拟法庭、案例研讨等实践课程,以及与国际律所合作的法务实训项目,提升学生处理海事诉讼、船舶碰撞案件等实务技能。
- 国际交流网络: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美国杜兰大学等十余所境外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学生可参与短期游学、交换生项目,部分合作院校提供学费减免政策。
资源平台与学术支撑
该专业依托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平台,拥有国内领先的海商法研究中心,多名教授曾参与《海商法》《国际海运条例》等法规起草。学生可参与最高人民法院海洋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亚太海事司法中心等机构的研究项目,接触真实案例与政策咨询课题。
就业竞争力与发展路径
毕业生主要流向三类领域:
- 司法与仲裁机构:包括海事法院、国际仲裁委员会等,从事航运纠纷裁判与规则制定;
- 涉外律所与企业法务:在跨国航运公司、物流企业的合规部门或涉外律所处理国际贸易争端;
- 国际组织与学术机构:部分学生通过硕士-博士贯通培养进入高校或国际海事组织,参与全球航运治理。
数据显示,该专业近年就业率接近100%,在长三角航运枢纽的岗位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