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管理职业学院的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自2016年招生以来始终稳居全国同类院校排名首位。该专业由原会计电算化专业升级而来,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致力于培养具备业务财务一体化设计与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依托校企合作和智能化教学平台,专业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显著的社会影响力。
一、聚焦数字转型的培养模式
专业采用“双主体育人、三合作建设、智能化教学、标准化考核”的创新模式。其中:
- 双主体育人: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训指导
- 三合作建设:共建课程资源(如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实训基地(全国首创的真账实操会计工厂)和师资团队
- 智能化教学:引入财务机器人助教和智能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 标准化考核:全部专业课程采用系统自动评分的标准化试题库
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会计教育边界,使教学内容与大智移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深度结合,确保学生掌握业务财务数据挖掘、信息可视化呈现等前沿技能。
二、构建阶梯式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核心-拓展三级进阶模块:
- 专业基础课(8门):涵盖财务会计基础、经济法基础、大数据技术应用基础等
- 专业核心课(8门):包括企业财务会计、纳税实务、财务机器人应用、大数据管理会计等
- 拓展实训课:通过企业经营沙盘模拟、EXCEL财务应用、云财务岗位训练等项目强化实战能力
特别引入Python基础、财务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课程,并配备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实训环节占比达40%,学生可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数据分析实训室等7大先进实训室完成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支持的全流程训练。
三、汇聚行业顶尖的师资力量
教学团队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共享43名专任教师,其中:
- 高级职称占比46.5%(教授5名、副教授15名)
- 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 双师型教师占比超60%,包括注册会计师、智能财税认证导师
带头人高翠莲教授作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主持制订了全国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团队近五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指导学生在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中斩获特等奖12次。
四、打造产教融合的就业生态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
- 中小微企业:承担会计核算、财务数据管理等岗位
- 集团财务共享中心:从事业财一体化设计、信息系统维护
- 中介机构:在审计、税务服务领域开展信息可视化分析
专业与新道科技等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行“未毕业先就业”的阿里巴巴电商项目实战。学生可考取智能财税(初/中/高级)、财务机器人应用等6类职业技能证书,近三年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通过将会计职业道德(坚持诚信、守正创新)贯穿培养全程,该专业已累计输送1000余名毕业生,成为全国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标杆。对于希望在数字经济时代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学子而言,这无疑是一条兼具技术深度与职业广度的黄金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