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的舞蹈表演始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展现师生精神风貌。从现代舞的活力迸发到古典舞的雅致传承,从集体舞的协作共创到街舞的个性张扬,这些表演不仅成为校园活动的亮点,更通过主题性、创新性、融合性的设计,将家国情怀、学科特色与青春理想融入其中。通过梳理近年来的代表性活动,可以发现其舞蹈艺术的独特脉络与深层价值。
在多样性方面,河南农大的舞蹈表演涵盖多种类型。例如:
- 现代舞如《向阳而生》以层层递进的音乐和肢体语言展现生命力;
- 民族舞《入画江南》用柔美舞姿传递传统文化韵味;
- 街舞《点亮》通过炫酷技巧与动感节奏点燃全场;
- 古典舞《橘颂》在古乐中演绎历史厚度。这种多元融合既满足不同审美需求,又通过跨学科联动实现艺术创新,如体育学院与风景园林学院的银杏文化节合作。
主题性创作是该校舞蹈的重要特征。2025年元旦晚会的小品《闪光的青春》与歌舞《勇往直前》,通过奋斗、梦想等意象呼应农科学子的使命担当。更早的班级集体舞大赛中,《抗疫中国—致敬最可爱的人》以舞蹈语言致敬医护人员,《五谷配咖喱,光盘要努力》则结合农科特色倡导节约理念。这些作品将思政教育与艺术表达结合,形成“以舞育人”的独特模式。
在创新实践层面,学校鼓励学生主导创作流程。经济与管理学院连续七年举办班级集体舞大赛,坚持自编、自导、自演模式,8300人次参与的作品孵化出《奋青春长歌,与时代共舞》等原创节目。2025年晚会中的说唱《来来来》将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嫁接,展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这种创作机制不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更使舞蹈成为青春话语的表达载体。
从美育功能看,舞蹈活动构建了多层次审美体验。风景园林学院的银杏文化节通过《Young》《舞蹈串烧》等表演,让观众在满地金黄中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交融;科技文化艺术节的舞蹈大赛设立现代舞、民族舞、古典舞三大类别,通过《茧•爱》《太阳人》等作品引导观众思考生命意义。这种浸润式美育模式,契合了教育部“以美培元”的教育理念。
舞蹈表演的校园文化影响力已形成持续效应。2022年“舞动青春”视频接力活动中,农大学子以色彩斑斓的服装、活力四射的舞步登上省级舞台,并通过微博等新媒体传播获得广泛关注。数据显示,近十年累计超万人次参与舞蹈类活动,其中2020年单场集体舞大赛便吸引2000余名观众。这种高参与度表明,舞蹈已成为连接个体表达与集体认同的文化纽带,持续激发着校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