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自2019年获批设立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以来,凭借其深厚的机械工程学科积淀与国家级科研平台支撑,已成为全国第二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该专业紧扣《"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国家战略,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与博士后流动站,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掌握智能装备设计、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工业4.0时代对智能制造人才需求的激增,该专业已成为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方向。
在专业定位与学科支撑方面,该专业深度整合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的优势资源。作为山东省最早开设机械类专业的院校,其机械工程学科拥有: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经验(2008年获批)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1年入选)
- 山东省激光绿色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这种学科基础使得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能够实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运维管理等前沿技术的高度融合,形成"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的跨领域知识架构。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技术集成与工程实践双轮驱动特色。核心课程包含:
- 《智能制造工艺》与《智能工厂设计》构建系统规划能力
- 《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与《嵌入式系统与接口技术》强化智能控制技术
- 《工业电气控制系统与PLC》结合《数字控制技术与智能装备》形成产线优化能力特别注重通过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等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将理论教学与智能产线调试、智能装备维护等实训环节深度结合。
师资团队配置体现了"学术+产业"的双重优势。现有专任教师中:
- 教授/副教授占比83%,含2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与香江学者领衔科研攻关
- 近五年主持科技部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累计科研经费超600万元这种师资结构支撑起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创新研究,尤其在激光绿色制造与智能监测诊断领域形成特色成果。
就业培养成效突出创新能力与产业适配度。近三年学生:
- 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3项
- 在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领域实现100%就业率
- 升学方向涵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通过与青岛红树林智能科技研究院等5家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了从智能产线规划到工业机器人运维的完整实践链条,确保毕业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战能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