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朝鲜语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了“语言+文化+实践”多维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扎实的语言训练、丰富的国际交流项目以及融入中华文化元素的教学实践,致力于培养兼具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维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下从课程设置、国际合作、教学特色及就业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上,专业注重语言基础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核心课程包括基础韩国(朝鲜)语、高级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等,覆盖从语言技能到文化研究的全链条学习。例如,韩国(朝鲜)文学史与经典著作鉴赏课程通过对比中韩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同时,增设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强化学生对国家发展方向的认知。这种“语言为基、文化为魂”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厚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多元文化理解力。
专业国际化特色显著,依托“2+2”“3+1”双学位项目及短期文化体验等模式,与韩国13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学生可选择在国民大学、光云大学、釜山外国语大学等院校完成阶段性学习,通过沉浸式语言环境提升跨文化实践能力。例如,“2+1+1”联合培养允许学生在大二或大三赴韩学习,既掌握本土化语言表达,又积累国际视野。此类项目有效实现了“外语能力”与“专业知识”的良性互动。
教学实践中,中华文化元素的融入成为突出亮点。教师在翻译课中结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共通性;韩国语词汇学课程通过解析汉字词的历史渊源,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认知。此外,“当代中国外交”等课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内容结合,例如在口译实训中模拟国际会议场景,强调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这种课程思政模式,使学生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深化家国情怀。
就业方面,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外事、经贸、教育、翻译等领域的多元岗位。根据学生满意度调查,综合评分达4.6分,其中教学质量满意度为4.7分,体现课程设计的实效性。就业方向涵盖政府部门、跨国企业及文化机构,部分学生借助国际交流经历进入中韩合资企业担任项目管理或双语顾问。专业还通过职场韩国语、商务翻译等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