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该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可追溯至1941年太行工业学校设立的化工专科班,经过八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西省品牌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该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与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涵盖本硕博全链条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2058人、硕博研究生490人。其发展历程与学科布局充分体现了从传统化工向绿色智能化工转型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
在培养体系构建上,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为特色。课程设置围绕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等核心理论课程展开,同步开设化工设计、化工模拟仿真等实践课程,形成“理论-实验-实训”三维教学框架。实践环节占比超过30%,包含国家级化工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超重力化工过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支持下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掌握物料转化过程的科学规律,又能熟练运用Aspen等工程软件进行工艺流程设计。
专业的科研创新能力突出体现在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上。依托煤基工业气体深度净化协同创新中心、超重力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省级以上平台,聚焦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等前沿领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2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12件,这些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化工过程强化、节能减排技术等特色教学内容。学生可通过“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ChemE-Car竞赛”等赛事,在教师团队(含国家高层次人才3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指导下参与实际科研项目。
就业导向方面,专业实施分类培养策略。约30%毕业生进入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深造,其余主要服务于军工、能源、环保等行业,就业单位涵盖中石油、中科院等头部机构。特色方向如煤化工(朔州校区)与绿色化工(主校区)的差异化培养,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化工企业的工艺优化,也可在锂电池、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从事研发工作。近年涌现的化工智能控制、信息化工课程模块,更精准对接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学科-产业-区域三重联动机制。作为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其与本地焦化、煤化工产业集群深度合作,构建了“校内实训-企业实习-联合研发”的产教融合链。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高达95%以上的就业率,更使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形成系统思维与创新能力,为我国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