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子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立足女性教育特色,构建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该专业自2018年开始招生,依托文学与传播学院建设,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通过“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与传统美德的融合培养,着力打造能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校生规模约180人,配备专职教师团队和先进实训设施,形成了“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育人模式。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艺术学学士学位为培养出口,学制四年,旨在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跨学科知识结构的传媒人才。核心目标聚焦三大方向:掌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与播音学理论体系,熟练运用节目主持、新闻采编、礼仪实务等技能,最终能在广电机构、新媒体平台及文化单位从事主持、策划、教学等工作。特别强调女性人才在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承领域的独特优势,课程体系中融入中外礼仪文化、现代礼仪实务等特色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专业课程设置涵盖三大主干学科——艺术学、新闻传播学和文学,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结构。核心课程包括:
- 播音发声与语言表达训练(占比35%实践课时)
- 广播节目主持与电视节目主持模块化教学
- 新闻采访与写作、即兴口语表达等实战技能课程
校内建有9个实训室,包含5间专业播音室、演播厅及非线性编辑机房,设备总值超600万元。同时与湖南卫视、芒果TV等20余家传媒单位建立合作,提供校外实践平台。
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
教师团队由21名专任教师组成,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7人,博士占比9.5%,硕士占比61.9%。多数教师具有湖南广电等媒体一线经验,实施“双师型”教学模式。近五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湖南省经典诗词吟诵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毕业生中涌现出中国新闻奖得主。2023年专业全国排名第26位,被评为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升学就业与行业认可
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
- 30%进入广电系统(如湖南经视、金鹰卡通)
- 25%任职新媒体企业(如荔枝FM、字节跳动)
- 20%从事礼仪教育与文化传播
升学方面,年均约15%学生考取中南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研究生。专业依托长沙“媒体艺术之都”地域优势,与潇湘电影广播、红网等机构签订实习协议,实现产学融合的人才输送通道。
通过“校内实训+行业实战”的双轨培养、“专业技能+女性素养”的特色塑造,该专业已形成鲜明的办学优势。对于有志于传媒行业的女性学子而言,其全国前30强的专业排名和80%以上对口就业率,成为报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