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立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为核心目标,形成了“德技并修、产教融合”的鲜明特色。该专业构建了“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拥有丰富的校内外实训资源和校企合作平台。其人才培养不仅覆盖传统托幼机构,还延伸至早教、社区服务、儿童产品开发等领域,适应了行业多元化发展需求。以下从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培养体系以“双园互动、学做合一”为核心理念,强调校园与幼儿园的深度联动。学生通过三个阶段实现能力递进:基础理论学习→仿真环境实训→真实岗位实践。例如,一年级侧重幼儿卫生与保育等基础知识,二年级通过仿真幼儿园和奥尔夫音乐实训室开展情境化教学,三年级进入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实习。这种“三阶段、两融通、一递进”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保教能力、活动设计能力和职业适应性。
课程设置围绕“科学保教”主线,构建了“1岗+4域+N课+X证”体系。核心课程包括:
- 幼儿发展心理学:掌握0-6岁儿童认知与行为规律
-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强化行业规范意识
-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培养差异化教育能力特色模块则融入蒙台梭利教学法、儿童剧表演等实践性强的内容。同时,课程与1+X幼儿照护证书、保育师资格证考核标准对接,实现“课证融通”。
师资团队由兼具学术背景与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构成。例如:
- 焦雅虹副教授作为教育部1+X证书考评员,主导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认证
- 徐兰副教授将艺术体操与幼儿体能训练结合,开发创新课程团队近五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省级奖项11项,教研成果直接反哺教学。此外,学院聘请幼儿园一线兼职教师百余人参与实训指导,强化教学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
实践资源涵盖40余个专业化实训室,包括:
- 感统训练室:模拟特殊儿童干预场景
- 数智化消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提升安全应急能力
- 川港学前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引入香港幼儿评估工具和游戏化教学法校企合作方面,与华中科技大学幼儿园、武侯区博纳公学托育中心等建立实训基地,并开设“托幼一体”教学班、打击乐特长班等定向培养项目。
就业前景呈现“高就业率+多元发展”特点。近三年数据显示:
- 95%以上毕业生进入幼儿园、早教机构就业
- 7名2024届学生通过“香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实现跨境就业
- 部分学生依托川港合作项目进入香港都会大学深造职业晋升路径覆盖教师、园长、教培产品研发等岗位,且毕业生可考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等6类权威证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