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作为国家"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群的承载主体,依托服装与服饰设计(国际时尚)专业群的集群优势,形成了以艺术设计为核心、多专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学院通过"党建引领 四联四驱"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了覆盖视觉传达、产品设计、影视制作等领域的教学框架,近年来在校生规模达1987人,五年贯通培养模式覆盖7所中职学校,形成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其艺术设计专业以数字化、创意化、地域文化特色化为导向,成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人才输送基地。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专业采用"淘汰+创新"双轨机制。一方面淘汰传统理论课程,另一方面新增IP设计、文创设计、信息设计等模块化课程,新课程占比超过20%。通过智慧职教平台建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课程5门,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例如在"文创设计"课程中,既融入青岛啤酒节文化元素开发旅游纪念品,又通过"能者为师"社区课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师资团队建设突出"双师型"特征,68名专任教师中包含3名教授、15名副教授,拥有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队伍中既有中国十佳青年服装设计师等行业精英,也有深耕教育领域20年的资深教授。团队通过"三教改革"持续推进教学创新,近三年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在"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中斩获教师组一等奖。
校企合作呈现"三维融合"特色:
- 产业学院共建:与酷特智能成立"酷特时尚学院",与东方影都共建影视动画协同创新中心
- 实训基地共享:虚拟影像拍摄室、动态捕捉实训室等400平米高端设施向企业开放
- 项目制教学:带领学生参与《狼乾劫》网剧拍摄(爱奇艺点击量1.2亿)、第28届青岛啤酒节视觉设计等真实项目
在教学成果方面,学生连续多年包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
- 视觉艺术设计赛项全国一等奖
- 金砖国家数字艺术创意赛银牌
- 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
- 毕业生创立"青之印"社团获全国TOP100优秀社团通过将毕业设计展搬至中山路步行街,实现作品商品化转化率超60%,形成"课堂-市集-企业"的闭环培养链。
这种"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育人模式,使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8%以上,主要流向广告传媒、影视制作、文创设计等领域。学院正以AIGC技术应用为突破口,在UE引擎渲染、虚拟现实制作等前沿方向深化教学改革,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数字艺术人才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