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的早期教育专业立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以服务区域婴幼儿教育为核心,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将婴幼儿发展引导员、保育师等职业能力标准融入课程设计,培养能够适应0-3岁婴幼儿教育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办学特色体现在课程资源、实训设施、师资力量等多个维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路径。
课程体系:“理论+实践”双轮驱动
- 核心课程覆盖婴幼儿全阶段发展需求,包括:
-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
-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
- 亲子活动设计与实施
- 家庭教育指导
- 专业注重“知行合一”,通过蒙台梭利教育法、奥尔夫音乐教学等特色课程模块,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023年建成的早期教育专业资源库整合了数字化教学素材与行业案例,为学生提供动态更新的学习支持。
实训资源:“虚实结合”的立体化平台
专业拥有省内领先的实训条件,包括婴幼儿保育实训室、VR虚拟仿真实训室和奥尔夫音乐教室等18个功能型实训空间。其中:
- 虚拟仿真系统模拟真实早教场景,支持学生进行情境化教学演练
- 玩教具制作实训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创意教具开发技能
- 与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3个,形成“校内实训—企业轮岗—社区服务”三级实践链条
师资结构:“双师型”团队引领发展
教育系现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硕士研究生26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7.6%。团队通过:
- 定期参与婴幼儿照护行业标准制定
- 主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8项
- 开发课程思政示范项目5个形成教研互促机制。近三年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2项,出版教材14部,实现教学成果向行业实践的转化。
培养模式:“四维能力”塑造职业竞争力
专业采用“4321”能力模型,即:
- 四项艺术素养(音乐、舞蹈、体育、美术)
- 三项核心技能(语言表达、文字书写、实务操作)
- 双重职业能力(教学设计与班级管理)
- 一项特长发展通过准教师大赛、童话剧展演等品牌活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2024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38项,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6%以上,主要流向早教机构、社区托育中心等新兴领域。
行业对接:“校企协同”赋能职业发展
学院加入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与23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实施:
- 订单培养:按企业需求定制课程模块
- 双导师制: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训指导
- 技术研发:联合开发婴幼儿教育辅助工具这种协同机制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部分优秀学生未毕业即获得早教机构管理岗录用资格,成为区域婴幼儿教育行业的新生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