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河北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自2002年创办以来,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特色的教育路径。该专业依托国际贸易实务等核心课程,构建了"理论+实践+思政"三位一体的育人框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价值观塑造和职业素养培育。
一、课程体系凸显应用型导向
该专业构建了"4+1"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学分占比达30%以上。核心课程《商务英语实务》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整合线上教学平台(学习通)、智慧教室、数字化教材三大载体,形成"课前预习-课中演练-课后拓展"的教学闭环。例如,在外贸流程演练模块中,通过3D虚拟仿真国际贸易谈判软件模拟真实交易场景,强化国际贸易单证操作、跨文化商务沟通等能力培养。配套的跨境电商实训室配备外贸实习平台、单证系统等专业软件,确保学生掌握B2B平台运营、国际物流管理等数字化外贸技能。
二、师资团队打造双师型矩阵
专业现有13名专任教师,其中77%为校级双师型骨干教师,形成"学术导师+行业导师"协同培养机制。教师团队包含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培训师5人、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战培训师2人,多人具有企业挂职经历。团队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多元教学方法,在《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中引入中国建材国际贸易公司等企业真实案例。教师指导学生连续12年获得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团体特等奖,近五年获省级以上教学奖项11项,包括外研社"教学之星"全国复赛一等奖等。
三、思政元素浸润专业教育
课程团队创新构建"双统合育人框架",将思政元素系统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在《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数字化教材中,设置新闻导入(Lead-in News)、走进中国(Approaching China)等特色板块,通过二维码视频讲解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衔接。实践教学采用认知实训-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三阶递进模式,如组织学生参与西柏坡社会实践,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外贸流程模拟谈判,使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培养具象化为职业行为准则。该模式获评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相关经验在2023年外研社金课大赛中获二等奖。
四、产教融合助推职业发展
专业与德科诺集团、河北创富蓝海等企业共建6个实习基地,实施"就业导师制"全程指导。通过校企合作签约仪式、行业专家讲座(如河北爱德会展总经理崔翔勇主讲的认知实训课程),将跨境电商运营、国际会展服务等前沿实务引入课堂。毕业生就业率达近100%,既有任职世界500强企业伟创力的项目经理助理,也有自主创立年营业额超千万的天津鸿瑞信达塑料科技等企业。考研深造方向覆盖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知名院校,形成"就业+升学"双通道发展格局。
该专业通过"专业教学化整为零,思政元素分散融入"的教学策略,成功破解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两张皮"的难题。未来将继续深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索跨境电商直播、数字贸易合规等新方向,为京津冀地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国际化商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