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自1944年创立以来,构建了"师范教育-科研创新-产业应用"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23位,近五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70%非师范生选择继续深造,师范生进入重点中学任教比例达85%。其独创的"金课+思政课"双靶课程群,在化学教育人才培养领域具有示范效应。
一、学科建设与历史积淀
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三大核心优势:
- 学科体系:拥有化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化学国家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建设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培养定位:分设师范类与创新实验班双轨制,创新实验班优秀生可直通研究生阶段
- 行业认证:2019年通过教育部三级专业认证,成为全国首家获此认证的化学师范专业。
人才培养实施OBE成果导向教育,近五年本科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比例达60%,在《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等顶刊年均发文15+篇。2024年联合作业《黄海碳汇渔业评估》获全国大学生海洋科技竞赛特等奖。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构建"基础-专业-实战"三阶课程架构:
- 学科筑基:前两年完成《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18门核心课程,建立化学分析-仪器操作-理论建模知识框架
- 技术深化:开设《波谱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等进阶课程,配备扫描电镜等价值1.2亿元设备
- 实践突破:开展两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参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国家级设计项目。
课程突出四大特色模块:
- 师范教育模块:设置《中学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思政设计》等教育类课程
- 科研创新模块:开发《化学前沿知识讲座》《研究型设计实验》等学术训练课程
- 产业应用模块:新增《化工原理》《环境治理工程》等实务课程
- 数字技术模块:开设《AI化学分析》《虚拟仿真实验》等交叉学科课程。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教学团队由140名专任教师构成,其中:
- 高层次人才:含房喻院士领衔的15名国家级人才和40+省部级人才
- 教学成果:建设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
- 科研实力: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研发的《智能翻译质量评估系统》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践平台形成三维体系:
- 校内基地:配置同步热分析仪等高端设备,实验室全年向本科生开放
- 产业联动:与延长石油、陕煤集团共建20+产学研基地,年均孵化创业项目8个
- 竞赛通道:连续三年斩获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49项。
四、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形成三维发展路径:
- 教育领域:85%师范生进入西安高新一中等重点中学任教,起薪8000元/月
- 科研技术:40%非师范生攻读清华、中科院等院校研究生,博士就业率达100%
- 产业应用:25%进入延长石油、陕鼓集团从事技术研发,平均薪资1.2万元/月。
行业趋势显示:
- 中学化学教师岗位需求年增15%,持教师资格证者入编率92%
- 新材料研发领域2025年人才缺口达8万+,需掌握Python数据分析与Origin建模技能
- 传统化工岗位智能化转型要求具备虚拟仿真实验设计能力。
该专业"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使其在国家"强师计划"和"双碳战略"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学生强化仪器分析实操能力,考取化学分析工程师认证,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项目,以把握绿色化学时代机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