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立足数字经济发展前沿,依托国家级骨干专业和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基础,形成了产教深度融合、课程体系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培养特色。该专业与宏天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数字产业学院,采用“校中厂”与“厂中校”结合的双主体办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掌握虚拟现实引擎开发、三维建模与动画等核心技术,还能通过真实项目实践提升职业竞争力。
在产教融合方面,该专业构建了“2+1”分段培养体系。前两年在校内完成基础理论与技能训练,第三年进入福州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例如,专业课程中引入企业工程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完成虚拟现实交互设计、全景影像处理等任务,通过“师父带徒弟”的实战化学习强化技术应用能力。这种模式既缩短了学生从课堂到岗位的适应期,也为区域数字产业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课程体系设计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分为三个层次:
- 专业基础课程:涵盖虚拟现实技术概论、程序设计基础和数字图像处理,侧重技术原理与工具使用;
- 核心技能课程:聚焦Unity3D交互开发、增强现实引擎应用和高级模型制作,通过案例教学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 综合拓展模块:包括虚拟空间社交文化、产业对话活动等跨领域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跨界协作能力。教学中还融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开发《VR虚拟现实技术模型设计与制作》等国家级规划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同步更新。
实践教学体系的亮点体现在“赛教融合”与“平台共建”。学生可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事,近五年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竞赛成果反哺课堂教学。校内建有福建省VR/AR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配备动作捕捉系统、全景拍摄设备等高端硬件,支持虚拟现实软硬件平台搭建、全景视频制作等实训项目。校外与网龙网络公司等企业共建虚拟现实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开发商业级应用案例。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数字内容制作、交互设计开发、虚拟现实系统运维等领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数据显示,超过60%的毕业生进入福州软件园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相关企业,参与智慧城市、数字文旅等项目建设。校企合作形成的“五融合”机制(学校与园区融合、产业链与专业群融合、项目与课程融合、技术与教学融合、工程师与教师融合),成为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
在教学创新方面,专业团队探索出情境式教学与数字化转型结合的新路径。例如英语课程引入虚拟现实语言环境,构建浸入式学习场景;建筑类专业通过BIM+VR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教学。这种跨学科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更培养了学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教师团队中持有1+X职业技能高级证书比例达100%,保障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