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创办于1978年,是重庆市首批市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该专业以培养中学化学骨干教师为核心目标,形成了"师范底色+实践能力+创新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经过40余年发展,依托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和无机特种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构建起覆盖基础理论、实验技能、教学能力的课程模块,并创新推出"六六二研究式"教学模式,为西南地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优秀师资。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的模块化设计:
- 基础模块: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夯实理科基础
- 核心模块: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四大基础课程及配套实验
- 师范模块:设置中学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研究等特色课程,引入微格教学训练
- 创新模块:开设化工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跨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结构既保证了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强化了教师教育特色,近五年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斩获26项国家级奖项。
教学改革方面,专业独创的六六二研究式教学范式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该范式将科学探究流程分解为课前六环节(问题提出、方案设计等)、课中六环节(实验验证、数据分析等)、课后两环节(报告撰写、成果转化),通过"研究性实验项目+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典型案例显示,学生基于该模式改进的"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获全国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相关成果在《化学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篇。
师资配置呈现"高学历+双师型"特征,现有专任教师46人中:
- 博士占比67%,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 巴渝学者特聘教授3人
- 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教学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建设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机化学》等7门优质课程资源。特别在实验教学领域,依托12000㎡的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配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总值2130万元设备,构建起"基础实验-专业实训-创新项目"三级实践平台。
就业质量数据凸显培养成效,近三年呈现:
- 平均考研录取率36.1%,超30%进入985/211高校
- 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6%,主要流向重点中学、高新技术企业
- 与山东科技大学开展"1+2+1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已输送30名学生进行跨校学习。校企合作深度推进,与建峰工业集团共建"五位一体实践基地",涵盖专业实践、科研合作等维度,2024年挂牌成立材料与化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该专业持续探索基础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衔接路径,通过化工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师范生培养中融入"课程思政+STEAM教育"理念,构建起"高校-中学-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其培养模式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成为地方师范院校专业建设的典范样本。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