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河北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依托京津冀汽车产业区位优势,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德国工商大会(IHK)教学模式为基准,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机制,培养出大批掌握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下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训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专业课程设置紧密对接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形成“基础+核心+强化”的三层架构。核心课程包括《新能源汽车故障检修》《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技术》等20余门,覆盖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全产业链技术需求。实践环节特别设置企业级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例如汽车发动机拆装训练采用真实故障案例,学生需完成从数据流波形检测到系统调试的全流程操作。这种课程体系使毕业生同时具备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和C1驾驶证的“双证”竞争力。
培养模式创新体现在“1N协同授课”机制,每门课程由1名专任教师与多名企业技师共同授课,将奔驰、宝马4S店的真实维修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学生通过现代学徒制在合作企业完成240学时的顶岗实习,参与发动机故障诊断、车身修复等高难度作业。2021年该专业教学成果获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三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35人次,印证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实效性。
实训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有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中心,包含信息化发动机赛训中心等10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特别配备的发动机故障检修实训平台可模拟12类典型故障场景,河北省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拥有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实训车辆。近三年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购置389台(套)设备,确保学生掌握最新诊断设备操作技能。
师资团队由河北省技术能手领衔,12名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占比33%,80%具备硕士学历。团队连续两年获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斩获7项二等奖,开发的《汽车拆装与调整》课程入选河北省在线精品课程。企业兼职教师均来自北汽、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将ASRA故障诊断系统等企业标准引入课堂。
就业方向聚焦高端汽车服务领域,毕业生主要进入京津冀地区奔驰、宝马等品牌4S店的技术管理岗位,部分成长为汽车性能检测师或二手车评估师。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维修业务接待、车险理赔等多元发展路径,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对于有意向深造的学生,可通过马来西亚高渊职业学院国际合作项目衔接海外技术认证,拓展国际化职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