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产业学院建设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鲜明特色。该专业依托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和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平台,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课程体系覆盖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分析、挖掘等全链条技术能力,同时注重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培养模式上,专业采用“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与阿里云、慧科教育等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理论+实践+认证”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分为大数据开发和大数据分析两大方向,核心课程包括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Python科学计算、机器学习等,并引入阿里云云中沙箱实训平台和企业级实境项目,通过O2O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种设计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开源大数据技术基础,还能熟练运用Hadoop、Spark等工具解决工业、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复杂数据问题。
师资团队由校内骨干教师和企业资深工程师共同组成,其中校内教师包括多名教授、副教授及博士,多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企业导师团队则涵盖阿里云认证专家和具备丰富产业经验的技术人员,形成“双师型”教学力量。学院还定期邀请行业领军人物开展大咖讲座,并组织学生参与阿里云暑期训练营、企业参观等活动,强化产学联动。
校企合作资源是该专业的显著优势。通过与阿里云、中软国际、慧科集团共建实验室,学生可接触阿里云本地版实验沙箱等先进平台,并考取阿里云ACA/ACP认证,实现学历教育与行业认证的贯通。学院还拥有江苏省石油化工数字孪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支持学生在城市大数据、工业大数据等方向开展创新研究,近五年承担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EI论文近300篇。
就业方面,该专业就业率高达95.25%,毕业生可胜任大数据工程师、数据分析师、Python开发工程师等岗位,就业领域涵盖IT企业、金融、医疗、能源等行业,部分学生进入中石化、国家电网、国有银行等国企,或赴中国科大、东南大学等名校深造。此外,专业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近年获得国家级奖项80余项,进一步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总体而言,常州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应用的全链路培养体系,是兼具学术深度和实践价值的优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