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以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教育为核心,构建了"语文素养+教育能力+职业发展"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和优质的教学资源,致力于培养兼具教育情怀与专业能力的复合型教育工作者,为区域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扎根一线的优秀人才。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以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为基础,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系统认知。同时设置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班级管理等教育理论课程,帮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理解儿童认知规律。为提升教学实操能力,开设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训练、教师口语、书写技能等特色课程,通过模拟课堂、微格教学等方式打磨教学基本功。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融入音乐舞蹈基础、美术基础等美育模块,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全科型教师。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地协同+分段递进"模式:
- 大三上学期开始为期5个月的集中实习,覆盖通川区第一至第八小学等10余所实践基地
- 实习内容涵盖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研活动等全流程
- 实施"双导师制",由校内专任教师与小学骨干教师联合指导。数据显示,该专业2024年全省统招专升本录取率达86%,部分学生升入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
师资团队配置凸显"双师型+科研型"特点,现有专任教师19人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比58%,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结构。团队主持建设省级精品课程《语文教学研究与训练》,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师范生技能大赛奖项7项,其中"中银杯"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在科研反哺教学方面,教师将乡村振兴教育案例融入课程,开发《经典诵读与乡土文化》等特色校本教材。
职业发展通道呈现多元化特征:
- 资格证书:在校期间可考取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就业后拓展职业培训师(高级)等资质
- 就业方向:除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还可从事教育管理、文秘宣传等工作,近年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 持续发展: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通过教师工作坊、在线研修平台支持职后专业成长。典型案例显示,部分毕业生5年内成长为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等管理骨干。
该专业紧密对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创新性地将教育科研写作指导纳入必修课,培养学生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建设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室,开展智慧课堂、虚拟教研等前沿教学实践,确保人才培养与教育现代化同频共振。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