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程职业学院作为贵州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自2015年建校以来始终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其数控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方向,依托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优势,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贵州省装备制造产业升级背景,通过政校企合作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在校生规模达13000余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专业定位方面,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强调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智能制造单元运维两大核心能力。课程体系构建遵循"基础夯实-技能强化-综合应用"逻辑链,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等专业基础课程占比35%,而多轴加工技术等核心课程则融入虚拟仿真技术教学,通过数控编程与仿真实训模块强化学生数字化能力。特别设置的智能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等前沿技术。
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真设备、真项目、真环境"特色,校内建有11个实训中心,配备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等设备价值超千万元。实习阶段采用"1+X"证书制度,学生在数控设备维护与装调等实训中可考取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值得注意的是,该校与法国施耐德电气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完成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等岗位任务。
就业服务网络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密集区,通过订单培养模式向长城汽车等企业定向输送人才。数据显示,毕业生主要任职数控编程员(占比42%)、设备维护工程师(28%)等岗位,平均起薪达4500元/月。对于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学校开设专升本实验班,免费强化高等数学等统考科目,近年升本成功率提升至25%,部分学生考入贵州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该专业持续优化培养方案,2025年新增工业互联网技术选修模块,对接智能工厂人才需求。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31%,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衔的教学团队,确保教学内容紧跟《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随着贵州省"强省会"行动推进,该专业正成为区域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