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立足国家"新基建"战略背景,紧密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以"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建筑与轨道交通学院,形成与建筑工程专业群协同发展的格局,通过项目导向、工地实战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掌握地下铁道、高架结构等施工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
在培养模式上,专业采用"双线并行"机制:一方面通过校内智慧建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完成基础技能训练,另一方面与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等20余家企业开展"订单班"合作。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三大融合:
-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引入《轨道线路养护与维修》《地铁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行业规范课程
- 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融合:按照"勘测-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设置实训模块
-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融合:要求学生考取站务员、行车值班员等6类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课程体系以"模块化"结构支撑能力培养,包含三大核心板块:
- 基础理论模块:涵盖《工程力学》《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等7门课程,强化工程识图与材料分析能力
- 技术应用模块:设置《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施工》等实践课程,配备电子学综合实训室等9个专项实验室
- 管理拓展模块:通过《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培养项目管理能力,引入BIM技术实现施工过程数字化模拟
就业服务体系呈现"三维立体"特征:横向覆盖中国中铁等施工企业,纵向贯通勘测、施工、检测等岗位链,深度融入"1+X"证书制度。毕业生主要承担轨道线路形位测量、路基沉降观测等关键技术工作,部分优秀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陕西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升学率达85%。典型案例显示,毕业生入职三年内可晋升至技术主管岗位,薪酬水平高于行业平均值15%。
教学团队建设凸显"双师型"特色,由胡小勇副教授领衔的师资队伍中,91%教师持有一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创新实施的"以赛代训"机制成效显著,近三年斩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形成"课堂学标准、实训练技能、竞赛促提升"的良性循环。校企合作深度推进"四共"模式(共定标准、共建课程、共训师资、共研技术),开发的《轨道养护虚拟仿真系统》已应用于西安地铁6号线建设项目。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