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通过构建"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闭环体系,以白泽文旅职教大模型为核心技术支撑,开创了人工智能时代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学院通过DeepSeek-R1-671B和Qwen2.5双引擎架构的本地化部署,实现了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到行业应用的全链条智能化改造,形成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体系。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构建了"AI+行业场景"实训平台,将旅行社运营、酒店管理等真实业务场景数字化。通过校企共建的八大应用场景——包括动态定价算法训练、智能客服对话模拟、旅游产品AI设计等——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完成景区智慧导览系统调试、酒店收益管理模型构建等实践。例如在旅行社特训班中,学员使用AIGC技术完成文旅短视频创作与传播效果预测,这种"数字孪生"式实训使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技术应用层面,学院自主研发的白泽大模型已形成三大核心功能模块:
- 智能教学中枢:自动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实时更新行业动态数据库
- 虚拟实训引擎:通过多模态交互模拟客户服务、危机处理等200+业务场景
- 产教融合平台:对接山东大厦等企业真实数据流,开展旅游产品智能推荐系统开发
该模型深度整合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旅游专业知识图谱,在《旅游信息概论》等课程中,教师可调用行业最新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同步生成教学微课与实训任务书。
教学创新突出表现为双师协同机制的建立。教师数字人负责基础理论传授,实体教师则专注行业前沿解析与AI工具应用指导。在酒店管理课堂中,学生通过与AI模拟的"刁难客人"多轮对话,训练话术规范与应变能力,同时利用DeepSeek模型自动检测服务用语规范性。这种"AI助教+人类导师"模式使理论课时压缩30%,实训效率提升200%,学生可快速掌握智能客服系统配置、旅游大数据可视化等新型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框架,形成"三阶递进"能力矩阵:基础层培养数字工具应用能力,通过AI辅助完成旅游攻略制作、电子菜单设计等任务;进阶层强化智能系统运维能力,掌握酒店PMS系统优化、景区客流预测模型调试;高阶层塑造AI管理思维,具备设计智能服务流程、训练行业专用模型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培养体系使毕业生在智慧景区运营、文旅数字营销等岗位的适配度显著提升,2023年该专业山东录取分数线达到340/525388位次,成为区域热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