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立足现代经济学理论前沿,通过系统化课程与多元化实践路径,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理论+应用"双轨培养模式。该专业依托商学院的学科优势,聚焦经济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双重提升,致力于培养能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提出解决方案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福建省内较早开设的经济学本科专业,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02年设立的漳州师范学院经济学系,经过二十余年建设已形成包含本硕衔接的完整培养体系。
在培养方案设计上,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了"三层次知识架构":
- 基础理论层:通过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夯实专业根基
- 方法工具层:设置计量经济学、经济法等课程培养量化分析能力
- 应用拓展层:开设财务报表分析、投资学等实务课程强化实践技能特别设置的《资本论》选读和西方近现代经济思想史课程,形成了中西经济理论对比研究的独特教学视角。
专业特色突出表现为"产教融合"培养机制,通过国际商务谈判实验室、金融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实践平台,将案例分析、模拟实训融入教学全过程。与漳州财政局、旅游投资集团等54家单位建立的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能在真实经济场景中应用SWOT分析、财务报表编制等专业技能。在会计实务训练中,学生需掌握基础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就业竞争力培养方面,专业实施"双导师制",由校内教授与金融机构高管共同指导职业规划。数据显示,毕业生主要流向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 约35%进入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产品定价与风险管理
- 30%任职于政府部门进行政策效果评估与区域经济规划
- 25%选择攻读国内外名校硕士深化数理经济研究近年新增的闽台合作项目和中外高水平大学交流计划,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境业务能力。
在学科支撑方面,商学院配置了22.5%博士师资和7.5%教授团队,重点建设了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台商研究中心等省级智库平台。教师团队主持的区域经济研究课题,为学生参与经济普查、产业规划等实践项目提供学术支持。这种"教研相长"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投入产出分析、面板数据建模等前沿研究方法。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