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作为青海省重点职业院校,其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依托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前身为会计专业,经过数字化转型后,形成以财务大数据分析为核心、智能财税为特色的教学框架,与正保集团、新道科技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搭建财务共享中心等实训平台,致力于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分析双轨能力,同时具备数据服务者的职业素养。具体培养路径分为三个阶段:
- 基础能力构建:通过《会计基础》《经济法》等课程夯实财务知识体系,掌握会计凭证处理、报表编制等核心技能
- 技术融合提升:引入《Python在财务中的应用》《RPA财务机器人》等课程,训练学生运用智能工具完成税务风险控制和财务信息管理
- 实战场景强化:依托财务大数据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业财税融合项目实践,培养企业成本管控和经营决策支持能力。
课程体系突出智能化教学特色,设置"双循环"课程结构,将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交替进行。专业核心课包含三个模块:
- 数据处理模块:涵盖大数据采集清洗、可视化分析技术,重点训练Hadoop和Spark框架应用
- 财税实务模块:设置《税费计算与申报》《智能财税实训》等课程,要求掌握金税系统操作和纳税筹划能力
- 管理决策模块:通过《财务管理》《财务共享服务》课程培养预算编制和资金管控能力,考核采用标准化试题自动评分系统。实践环节占比达45%,学生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斩获二等奖,体现教学成果转化成效。
教学实施中创新采用"三合作建设"模式,校企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库,将企业真实业务场景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在《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中,学生需完成企业运营数据建模项目,运用Tableau工具生成可视化报告。考核方式突破传统试卷形式,引入岗位胜任力评估矩阵,从数据敏感度、合规意识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师资团队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企业导师参与制定能力标准图谱,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同步。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财务机器人运维、大数据审计等新兴岗位,起薪约3980元,五年后平均薪资达9224元。职业发展通道清晰,从基础核算岗向财务分析师、税务筹划师等管理岗位进阶,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深造。随着青海省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掌握业财税数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在区域产业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