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凭借国家级教研项目和江苏省重点专业(类)的学科基础,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在2023年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73名,获评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率与考研成功率持续攀升,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全国竞赛、未来设计师大赛等赛事中斩获127项省级以上奖项。这种成绩的取得,源于其独特的专业定位与创新培养模式。
一、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服务设计与创新实践为核心,课程设置呈现三大特色:
- 跨学科融合:主干课程涵盖机械设计基础、用户体验与服务设计,结合传统文化再设计等模块,形成工程技术与艺术美学的交叉培养路径
- 项目制教学:通过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模式,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智能装备设计、健康关怀产品开发等真实课题
- 数字化能力培养:重点建设国家一流课程《服务设计》,配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三维建模、动态展示等现代设计工具应用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
专业教师团队由钱峰(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理事)和施穷(德国艺术大学硕士)等领军人物组成,80%教师具有海外访学经历。其教研能力体现在:
- 科研转化能力: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出版《基于体验经济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专著,将地域文化元素系统融入教学案例
- 赛事指导经验: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得韩国K-DESIGN奖、台湾国际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等200余项国际奖项,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
- 产学研合作:与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开发出可量产的教学成果,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模块化家具系统等
三、人才培养与社会认可
毕业生呈现双高特征:就业质量高(入职腾讯、洛可可等头部企业)、升学层次高(考取蒙纳士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这种优势源于:
- 职业素养塑造:通过产品全流程实训(从概念草图到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商业思维
- 创新创业支持:教师主导创建MFOX等设计品牌,孵化学生创业项目,近年自主创业率提升15%
- 社会服务贡献:参与地方政府文旅产品开发,如盐城湿地文化衍生品设计,实现教学成果的社会价值转化
该专业通过"三融合"育人模式(学科交叉融合、校企资源融合、国际视野融合),正在成长为长三角地区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高地。其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点的设立(2020年获批),更标志着人才培养体系向更高层次迈进。对于有志于从事智能产品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生而言,这里提供了从专业技能到职业发展的完整支撑体系。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