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作为该校最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历经四十余年发展积淀,形成了以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为核心、科研与实践并重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依托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师范类专业认证资质,构建了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多维度实践平台,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复合型物理教育人才。从基础理论到教育技能,从实验室操作到创新竞赛,专业建设始终围绕"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理念展开,为贵州及西南地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
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明确聚焦基础教育需求,旨在培养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同时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含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学科基础课,以及物理教学论、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分析等教育类课程。特别强化实验教学环节,设置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实践课程,形成"理论-实验-教学"三位一体的培养闭环。课程设置注重与中学物理教育衔接,例如通过物理学科教材分析课程提升教材解读能力,依托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完善师范生素养结构。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构成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52%,包括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其中博士19人(含在读4人),拥有州管专家2人、硕士生导师5人。教师团队近三年发表SCI论文9篇、EI论文2篇,主持省级科研项目4项,为教学注入前沿科研成果。专业配备48间实验室,设备总值超2300万元,包含省级重点科研实验室1间,建成覆盖基础物理、近代物理、教育技术的多层次实验体系,其中安全工程实验室正在扩建500万设备投入。这种"以研促教"的模式,使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获得国家级立项29项,形成科研能力早期培养机制。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大特色:
- 多元化竞赛平台:定期举办大学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电子制作竞赛等院级赛事,同步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赛事
- 校企协同育人:与甲骨文贵州OAEC人才产业基地、州移动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 师范技能强化:通过微格教学训练、教学技能竞赛等环节,系统提升课堂设计、实验演示、教学反思等实战能力
在就业与深造方面,该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超90%,专业对口率70%以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基础教育领域,承担物理教师、实验室管理、教学研究等职能。每年均有学生考取研究生,考研率保持贵州省平均水平,深造方向涵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前沿领域。值得关注的是,专业通过师范认证后,教师资格证获取实行"免试认定"政策,显著提升职业竞争力。对于意向跨领域发展的学生,课程体系中嵌入的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等模块,为其转向科技企业、教育科技研发等领域提供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