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立足区域金融发展需求,构建了"政校行企互动推进,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作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方向,自2006年高职招生以来,已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90%,对口就业率持续上升,展现出强劲的行业适应性。以下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层面,该专业聚焦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强调"德法兼修、产教融合"的专业文化。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重点培养学生柜面业务处理、金融营销、理财方案设计等核心能力,同时融入金融大数据处理和金融风险与合规等数字化技能模块。这种"专业+"课程体系不仅对接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岗位,还涵盖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实现职业能力与行业变革的同步升级。
课程体系设计突出"岗课证赛"四维融通,构建三大特色模块:
- 基础能力模块:涵盖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会计实务等理论课程,强化经济现象分析与金融法规应用能力
- 核心技能模块:设置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银行信贷实务、证券投资实务等实训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模拟真实业务流程
- 数字素养模块:新增金融科技概论、金融大数据处理等课程,配套智能投顾模拟系统等数字化教学平台。这种课程结构使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助理理财规划师等6类职业证书。
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三层递进"结构:
- 基础技能层:通过点钞、反假货币技术、五笔输入法等财经基本技能训练,夯实岗位基本功
- 业务模拟层:依托校园E银行、保险业务实训室等校企共建基地,开展银行信贷全流程模拟
- 产教融合层:与建设银行、国信证券等17家金融机构建立订单班,推行"企业导师+校内教师"双元指导模式。近五年学生在全国银行业务综合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赛一等奖8项,印证了实践教学成效。
师资团队建设体现"双师型"特征,现有专任教师9人中含教授1人、博士3人,60%以上教师具有金融机构从业经历。校企联合开发《个人理财实务》等4门特色教材,其中《国际结算》获评厦门市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近五年主持省级课题10项,获福建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就业市场对接方面,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两岸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就业方向包括:
- 银行基层岗位:如综合柜员、客户经理,占就业总数45%
- 证券保险领域:涵盖理财顾问、保险经纪人等岗位,占比30%
- 新兴金融业态:包括互联网金融客服、金融科技公司数据分析等方向。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显示,工作两年后月薪可达2万元,职业发展通道畅通。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