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始终紧跟财会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该专业通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将企业真实需求融入教学体系,培养具备财务分析、预算管理、投融资决策等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陕西省重点专业和全国新商科品牌专业群主干专业,其在校生规模已达800余人,形成了覆盖理论学习、实训操作、职业认证的完整培养链条。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以"财务+人工智能+大数据"为底层逻辑,设置三大核心模块:
- 基础能力模块:涵盖《会计基础》《经济法基础》等课程,夯实财务核算与法律规范认知;
- 技术应用模块:包括《智能化成本核算与管理》《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课程,引入RPA机器人、Python数据分析工具;
- 管理决策模块: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课程培养战略思维。特别设置的"业财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采用企业真实业务数据,让学生在虚拟商业环境中完成从票据处理到财务决策的全流程操作。
专业建设注重双师型师资培养,现有校内专兼职教师3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1人,60%教师具有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职业资格,18人持有大数据财务分析、数字化管理会计等新型职业技能证书。教学团队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12项,包括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财务管理赛项国际三等奖,展现出强大的实践指导能力。校企共建的3个"互联网+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采用"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轨制,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同步。
在实践教学支撑体系方面,专业配置了18个智能化专用教室、1个云财务共享中心和26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大财经实训中心配备财务机器人、智能报税系统等设备,可模拟上市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场景。学生通过"3+1"进阶实训模式(3学期分岗实训+1学期顶岗实习),在厦门网中网等合作企业参与真实项目,实现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角色转换。
该专业推行"双证书"培养机制,将初级会计职称、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等证书考核标准嵌入课程。近三年毕业生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达98%,72.8%的专升本通过率凸显其学历衔接优势。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大中型企业:聚焦财务数据分析师、税务筹划专员等岗位
- 金融机构:从事理财咨询、风险管理等业务
- 小微企业:承担业财融合型会计职能
- 政务部门:参与智慧财政系统运维
通过产教融合创新,专业与中联教育、新道科技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开发《财务机器人应用》《智能财税实务》等12门校企合作课程。这种"教学做创"一体化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多维度财务分析等新兴领域展现出独特竞争力,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懂数据、精业务、善管理的现代财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