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师范)专业作为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经过近40年发展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550人本科在校生规模和美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构建了覆盖理论、技法与实践的全方位培养框架,致力于为中学美术教育输送具有扎实专业功底和教育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其办学历史、课程设置到教学成果,处处体现着对艺术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该专业明确提出"三基三能"要求:既要掌握美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要具备教学研究能力、视觉文化策划能力、文化遗产管理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课程体系采用"三层次递进"模式:基础技法课如素描、水粉水彩夯实造型基础;核心理论课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美学培养学术素养;特色实践课如中学美术教学法、教育实习提升职业能力。特别设置中国画、油画、雕塑、篆刻四个专业方向,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
师资配置凸显"双师型"特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7人组成的教学团队中,既有全国模范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也有深耕基础教育的专家。教师团队近年取得丰硕成果: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出版专业技法专著4部,在全国美展获银奖3项、铜奖3项。这些成果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机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鲜活案例,如将中国传统绘画图式研究等硕士研究方向的前沿成果融入本科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展赛研教"四维平台:每年组织学生参与省级美展,近三年80余件学生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建有绘画艺术研究所开展专题研究;通过"双导师制"对接中学名师指导教育实习。这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毕业生考研率逐年提升,就业覆盖中学教育、文化馆站、美术馆等多个领域。
面对新时代美育要求,该专业持续优化培养方案:增设博物馆学概论、艺术管理学等跨学科课程,培养适应"大美术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开发3门院级精品课程,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尽管存在新校区硬件设施待完善等发展瓶颈,但其38年办学积淀和省级重点学科地位,仍使其在安徽省艺术师范教育领域保持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