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培养“采、编、播一体化”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为目标,构建了涵盖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该专业不仅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锤炼,还强调新媒体思维与国际视野的培养,通过苹果图形工作站、多功能演播大厅等先进教学设施,打造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生在全国主持人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3%以上,成为湖北省艺术教育领域的亮点。
学科体系与核心课程
专业课程围绕播音主持艺术学、新闻传播学两大主干展开,设置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即兴口语表达、电视直播与现场报道等核心课程。同时引入哲学美学、网络媒体技术等拓展内容,形成“语言基础+媒体技能+文化素养”的三维培养框架。例如,播音创作基础课程通过经典作品鉴赏强化创作能力,化妆与形象设计课程则提升学生的职业化形象塑造能力。课程体系设计既保留传统媒体优势,又融入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实践模块。
实践教学与平台支撑
专业依托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声道专业录音棚等硬件资源,构建阶梯式实践体系:
- 基础实训:通过演播厅模拟主持、新闻配音训练掌握基础技能;
- 项目实战:参与校内外大型活动如杭州亚运会双语主持、央视五四晚会录制,提升临场应变能力;
- 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开发自媒体账号、制作网络节目,培养市场敏感度。近年来,师生共同完成的北京冬奥会宣传片、楚文化节开幕式等项目,展现了专业与行业需求的高度衔接。
师资力量与培养成效
专业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以上的师资团队,其中多人担任国家艺术基金评委、省级文艺协会理事,并主持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教学团队采用“双师型”模式,邀请央视导演、省级电视台主持人参与案例教学。学生在大三阶段可进入长江大学影视教学实训基地实习,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20余项,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北京大学等名校深造,或就职于海南电视台、央视春晚导演组等头部媒体。
就业前景与升学路径
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机构从事播音主持、新闻采编;
- 新兴行业:网络平台内容制作、直播运营、品牌传播;
- 教育科研:高校教学、语言培训、学术研究。
数据显示,就业区域集中在武汉、北京、上海等传媒产业集聚城市,部分学生通过推荐免试研究生渠道进入华中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形成“就业+升学”双通道发展格局。
报考要求与选拔机制
报考者需满足男性身高≥172cm、女性≥162cm的基本条件,并通过省级播音与主持艺术联考。录取时按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综合排名择优选拔,对英语能力、创新意识突出的考生优先考虑。专业近年招生规模稳定,2025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约80-100人,考生可通过参与“知音梦工场”等校园实践活动提前积累经验。
作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重点艺术专业,长江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通过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的创新路径,持续输出兼具专业技能与人文底蕴的传媒人才,为学生在融媒体时代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