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2012年设立以来,已累计培养700余名毕业生,目前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98人左右。该专业隶属于人文传媒学院,依托艺术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形成了以“应用型传媒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涵盖广播电视导论、视听语言、电视节目策划等核心模块,同时配备4个专业实验室和15名专兼职教师团队,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框架。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政治素养”和“媒介素养”为培养重点,强调学生需具备创新思维与职业素养,能够解决媒体时代影视应用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板块: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传播学、影视艺术导论、中外影视史等,夯实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基础;
- 专业技能课程:如电视摄像、影视剪辑、新媒体概论,通过实验室操作强化实操能力;
- 方向拓展课程:分设电视编导与网络新媒体两个方向,引入影视特效与包装、纪录片编导等前沿内容,适应行业多元化需求。
实践教学与成果转化
专业通过“以赛代练”模式推动学生能力提升,例如定期组织摄影采风、实践作品展播,并依托工作室参与真实项目制作。近年来,学生作品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屡获佳绩,例如毕业生陈苍参与《龙马精神》《显微镜下的大明》等影视剧拍摄,董纪雷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基层政府担任管理职务。此外,专业与浙江虹箭航拍、黑河电视台等机构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直通渠道。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教师团队中90%以上具有“双师型”资格,既承担教学任务,又参与行业项目研发。骨干教师黄力力主持省级课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并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中俄黑龙江界江区域世居民族影像志与文化传承研究》,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专业实验室涵盖虚拟演播室、数字影像创作室等先进设施,支持学生完成从策划到成片的全流程创作。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
- 传媒行业:进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机构从事编导、主持、后期制作;
- 政府与企事业单位: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宣传部门,或担任企业新媒体运营岗位;
- 升学深造:考取哈尔滨师范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升学率逐年提升。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满意度达4.1分(满分5分),近三年毕业生在“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中参与度显著增加。
从课程设计到就业出口,黑河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展现出“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鲜明特色。其融合地域文化研究与现代传媒技术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在传统媒体转型与新媒体勃兴的双重浪潮中提供了扎实的竞争力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