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高职示范校重点建设方向,面向智慧建筑与绿色建筑领域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该专业自1999年设立以来,依托北京市“特高”专业群资源,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育人模式。2025年自主招生计划50人,对接首都新机场、外交部等高端就业平台,毕业生平均薪资居全校前列。其核心优势体现在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升学通道及就业保障等方面,成为智能建筑领域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专业核心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智慧建筑和绿色建筑为方向,培养掌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BIM技术应用、楼宇自动化编程等核心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技术课程:包括工程制图(CAD)、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设备等,夯实学生建筑领域基础知识;
- 智能化核心技术课程:涵盖安防系统工程、消防系统工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重点强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
- 管理拓展课程:如智慧能源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项目管理等,培养复合型技术管理能力。特别设置的BIM创新中心实训课程,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贯穿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助力学生考取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拥有国内领先的实训设施,校内建成楼宇自控实训室、安防实训室等12个专项实验室,其中BIM实训中心为全国1+X证书考点。校外与中建电子、外交部、同方股份等20余家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等国家级项目的智能化系统运维。近三年数据显示,95%学生通过低压运行维修电工、智能楼宇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认证,2023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一等奖。
升学与就业双通道保障
专业构建了“专科-本科-职业认证”贯通式发展路径:
- 专升本直通名校:对接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该方向全国仅7所高校获批,被誉为“注册电气工程师的摇篮”;
- 高端就业平台:毕业生入职外交部驻外机构、华北电力设计院等单位占比35%,从事BIM设计、智慧园区管理等岗位,起薪达8000-12000元/月;
- 国际化发展:优秀生可赴中国驻欧美使馆工作,如2016届毕业生郑昌在纽约联合国大楼负责智能化系统运维,年薪超40万元。
此外,专业师资团队包含2名教授、6名副教授,其中4人具有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资质,2023年指导学生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这种“双师型”教学队伍与清华建筑系的深度合作,确保了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技术同步迭代。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