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师范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基础教育需求的全科型教师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师资结构,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育人路径。该专业立足基础教育改革趋势,注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了覆盖职业素养、学科能力、创新发展的培养闭环。
在培养目标层面,专业强调塑造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多学科教学技能,还需具备班级管理、活动组织及教育研究能力,以适应小学教育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框架,毕业生既能胜任语文、数学、英语等多门课程教学,也能在教育管理、科研等领域发挥作用。
课程体系的设计体现全科培养特色,包含三大模块:
- 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如普通心理学、教育学、中外教育史,构建学生对教育本质的认知框架
- 教学技能专项课程:包括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等学科教学法,强化实际授课能力
- 实践拓展类课程:小学综合活动设计、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等课程,着重提升情境化教学能力。特别设置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等工具性课程,培养学生用数据驱动教育决策的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见习-实习-研习"三阶递进模式展开。2025年3月的名师课堂观摩活动中,80名师范生深入小学课堂,参与任务式教学设计与小组合作探究,直观感受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创新。校方与20余所中小学共建实践基地,推行"双导师制",由高校教师与一线名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的完整周期。
师资队伍呈现学术与实践并重的特征,教授团队中既有深耕教师教育研究的学者,也有具备基础教育经验的专家。张爱珠教授领衔的教研室在学校文化、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形成研究特色,朱立明博士在数学教育方向的多篇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教学团队通过联合磨课、课例研讨等方式,将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实时融入课堂教学。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基础教育领域,近三年数据显示:
- 85%毕业生进入公立小学担任全科教师
- 12%从事教育管理或教科研工作
- 3%选择继续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随着2025年教育学硕士点的设立,专业已形成本科-硕士贯通培养通道,为人才持续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