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是甘肃省唯一开设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该专业立足西北地区水利发展需求,构建了以智能建造与数字化管理为核心的培养体系。通过三年学制,学生将掌握BIM技术应用、智能施工管理等前沿技能,同时融合传统水利工程知识,形成“智能+工程”的复合能力结构。这一专业定位精准对接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为区域水利工程建设输送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创新力的技术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重点强化智能运行管理与绿色工程意识。学生需具备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工程造价文件编制等核心能力,同时掌握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和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全流程管理的能力。这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水利专业界限,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水利工程深度融合,例如在水利工程智能监测课程中,学生需操作专业软件完成大坝变形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核心+实训”的三层架构:
- 专业基础课程涵盖水利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等传统工科内容,强化工程识图与材料检测能力
- 智能技术模块设置BIM技术应用、水利信息化技术等课程,着重培养数字化建模能力
- 管理实践模块包括水利工程监理实务、智能施工组织设计等场景化教学内容通过校内外结合的实训体系,学生在施工企业可参与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工程模拟,在监理单位能实践无人机巡检等新型监管方式。
职业能力培养突出“智能管理”特色,构建九大能力矩阵。其中智能施工组织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装配式建筑技术,工程数字测绘能力需达到1:500地形图绘制标准。特别注重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综合应用,例如在毕业设计中需完成水利枢纽工程的BIM全生命周期模型构建。这种能力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操作智能监测设备进行大坝安全评估,又能运用造价软件编制EPC项目招标文件。
就业方向呈现“三纵三横”布局,纵向覆盖设计、施工、运维三个阶段,横向延伸至智慧水务、绿色建筑等领域。毕业生可担任智能建造管理师、水利工程BIM工程师等新兴岗位,在抽水蓄能电站、智慧灌区等新型基建项目中发挥技术优势。职业发展通道中,30%的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衔接智慧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形成学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路径。
该专业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在“地域+技术”双维创新。针对河西走廊特殊地质条件,开设灌溉与排水专项课程;结合甘肃新能源基地建设需求,开发风电配套水利设施智能管理教学内容。校企合作方面,与水利勘测设计院共建“数字孪生实验室”,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虚拟仿真教学,使人才培养紧密对接西部大开发中的新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