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是湖南省楚怡A档高水平专业群"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聚焦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分方向培养模式,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机械制造深度融合,配套完善的实训条件和校企合作资源,为装备制造业输送了大批掌握数字化设计、增材制造、智能产线管控等关键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的双轨支撑
该专业设置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两大培养方向。前者侧重培养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逆向工程、3D打印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后者聚焦模具CAD/CAM、数控编程、特种加工等技能。课程体系以数字化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为根基,分方向开设特色课程:增材制造方向设置产品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模具方向则强化冲压模具设计、注塑模具制造技术等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二、实践教学与竞赛育人的创新融合
专业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模式:
- 校内建有数字化设计中心与3D打印技术中心,配备工业级数控加工设备和逆向工程扫描仪
- 引入企业导师授课制,在智能制造产线仿真等课程中植入真实项目
- 竞赛培养成效显著,2023年获"蔡司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楚怡杯"模具数字化设计赛项二等奖等多项荣誉,近三年师生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竞赛中斩获4项省级以上奖项。
三、校企协同与就业升学的双通道发展
专业与楚天科技、湖南云箭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实习-就业"联动机制:
- 毕业生可从事数字化工艺设计、智能产线运维等岗位,主要流向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领域
- 升学方面设立专转本专项辅导,对接本科院校的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方向
- 据2024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智能工厂就业率达92%,格力模具等合作企业提供的平均起薪超过6000元/月。
四、师资团队与数字技术的双重保障
专业组建了由6名副教授、3名博士领衔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其中包含省级专业带头人和工信部紧缺人才。教学改革紧密跟踪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 在UG自由曲面编程、机器视觉技术等前沿课程中融入数字孪生技术
- 开发虚拟现实(VR)装配实训系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仿真
- 科研成果已转化应用于长江存储等企业的智能生产线改造项目。
该专业通过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从数字化设计到智能生产管控的完整能力培养链条。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推进,其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数字化协同制造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将持续扩大,为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