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作为云南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服务云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强调跨学科融合与技能实践,致力于培养具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基础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下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特色及就业方向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明确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导向,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应用现代技术工具。通过四年制本科教育,学生需具备解决城乡空间布局、资源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课程设置中特别强调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遥感技术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GIS、CAD等工具进行空间分析与规划制图。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理论+技能实训”的双轨模式,主要包括:
-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基础课程,夯实学科知识框架;
- 测量与地图学、遥感技术与应用等技能类课程,强化数据采集与空间分析能力;
- 城乡规划设计原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等实践导向课程,注重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此外,虚拟仿真实验和田野调查等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该专业的核心特色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聚焦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将教学重点与滇中城市群发展、高原生态保护紧密结合;二是突出跨学科融合,例如在课程中引入社会学、生态学视角,培养复合型规划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依托“至真至善致美致用”的校训,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玉溪市及周边地区参与真实规划案例,实现“学用贯通”。
从就业前景看,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以下领域:
- 城乡规划设计院、建筑咨询公司,从事空间规划与方案设计;
- 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部门,承担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修复工作;
- 科研机构或高校,开展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方向的研究;
- 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参与历史街区更新与非遗活态传承项目。数据显示,玉溪师范学院近年来在软科排名中稳居全国高校前500名(2025年第456名),其地理科学类专业的师资力量与硬件设施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专业注重地域适应性,课程内容深度融入云南多民族文化与地理特征。例如,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模块中,学生需研究哈尼梯田、丽江古城等典型案例,探索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平衡路径。这种“在地化”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西南地区城乡规划的特殊需求,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