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在江西省同类院校中表现亮眼。该专业以培养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依托五大实践平台和产教融合模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其课程设置涵盖硬件开发、软件设计、通信技术三大方向,并通过以赛促学机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下文将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等角度展开分析。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多元化需求,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双重提升。培养方案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强调从知识应用到工程开发的完整链条。毕业生既能胜任硬件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技术岗位,也可从事通信网络优化、智能设备研发等前沿领域工作。根据最新数据,该专业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考研升学率达30%,部分学生进入深圳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深造。
课程体系设计突出“宽基础、强核心”的特点,主要分为三大模块:
-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夯实硬件设计基础
- 计算机与软件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JAVA开发、数据库系统,强化编程与系统开发能力
- 专业方向进阶课程:涵盖通信原理、DSP技术、ARM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EDA,对接行业技术前沿
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五层递进式平台:实验课程平台打牢操作基础,课程设计平台模拟项目开发,电子竞赛平台提升实战能力,电子技能平台强化工艺水平,课外实践平台促进创新转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奖项超200项,2022年更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中斩获电子类一等奖。
产教融合与师资力量是该专业的突出优势。依托华为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教学,开展华为HCIP认证培训。教师团队100%拥有硕士以上学历,65.6%为博士或在读博士,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0余项。实验室配备1820台先进设备,建成单片机、EDA、ARM等18个专项实验室,设备总值达540万元,支持学生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智能信号处理等高阶实验。
在升学与就业路径方面,专业提供多元化选择:
- 考研方向聚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近五年录取院校包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东华大学等
- 技术岗位覆盖硬件开发、嵌入式系统、通信网络三大领域,典型职位如FPGA工程师、5G网络优化师
- 复合型就业路径包含公务员考试、职业技术教育等,约20%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或教育机构
该专业持续优化的培养模式已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一体两翼”育人体系(以工程能力为主体,创新素养与职业发展为两翼)成为同类院校改革范本。对于希望在智能硬件、工业物联网领域发展的考生,该专业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与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