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五大元老专业之一,生物科学专业依托70余年办学积淀,已形成"师范底色+科研特色"的双轮驱动培养模式。该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构建起覆盖基础教育、科研创新、产业应用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其核心价值在于将传统师范教育优势与现代生命科学前沿深度融合,培养既能胜任基础教育又能参与科研攻关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三维进阶"架构:
- 基础学科模块: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等理科基础课程,强化数理化学科交叉能力
- 专业核心模块:设置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等15门主干课程,其中生物统计学与生物教学论形成独特的"数据分析+教学实践"双能力培养轴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动植物野外实习、海滨实践等特色环节,要求学生对区域典型物种实现95%以上识别准确率,并配套建设黑龙江省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供科研训练平台
专业师资团队拥有70人规模的教研队伍,其中:
- 省级教学名师2人
- 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 博士学历教师占比超过85%教学团队近三年承担1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SCI期刊发表论文140篇,研究成果直接反哺课堂教学,形成"科研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
就业竞争力体现在双通道发展路径:
- 教育领域:依托师范认证资质,毕业生可通过"教育实习-教资考试-入编考核"标准化流程进入基础教育体系,近年培育出黑龙江省23%的中学生物特级教师
- 科研产业:借助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资源,学生在生物制药、生态保护、基因工程等领域就业率年均增长12%,部分毕业生进入中科院相关研究所深造
该专业独创的"三全育人"机制,通过生物科教创新园、动物实验研究中心等特色平台,实施"导师制科研小组+创新创业竞赛"培育模式。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奖47项,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这种将师范生技能训练与科研创新能力同步提升的培养策略,使其在同类院校中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